我的云,在路上
文/朱景熙
混子哥回来了。
混子哥是方圆十里以内唯一一位上过大学的人,现在他毕业了,说是自愿跑到养他长大的村子里支教。
村里有个孩子,叫苗苗,是邻村翠花偷偷跑到这里来生的。翠花把他生下来之后就因为难产咽气了,到死也没有说出苗苗爸爸是谁。
老王一看见这孩子就放不下了:“这娃娃看上去挺机灵的,我抱回去了啊。”
没有人敢接这个烫手的山芋,于是就看着老王抱着苗苗,不顾老婆的劝阻,回到了自己有四个孩子的家。
老王家里的孩子仗着苗苗是捡回来的,常常使唤他,有时老王的老婆也趁着老王不在家故意不给他饭吃,搞得他瘦的像老王家田里弱不禁风的秧苗,于是大家都叫他苗苗。
苗苗很少说这些事,倒不如说他什么事都很少说。随着他一点一点地成长,他慢慢地认识到,这就是寄人篱下者的宿命,于是他多看,多听,多做,少说,浑浑噩噩地活过每一天。至于明天,希望,梦想什么的,他从未考虑过,也没想到考虑过。
总之,苗苗不容易地被拉扯大了。
苗苗六岁时,老王说要送苗苗去上学。
乡邻们都炸了锅,一拨一拨地来游说。说什么老王家里的孩子都没上过学,苗苗这个捡回来的却要上学,家里的小孩以后怕不会服气。说什么外来的孩子留不住,早晚都得走,钱花在他身上就是打水漂。还有人说,苗苗是鬼娃,专门把老王迷惑了的。
但老王坐在他家的青石台阶上抽着叶子烟,不答一句白,最后执意把苗苗送去上学。
开学的前一天晚上,苗苗被老王家的老大叫了出去。进了小巷子就是一顿拳打脚踢。
老大看了看趴在地上的苗苗,不屑道:“就这身板还配上学?你怎么不快点去死。”
老二在一旁说:“大哥,要不干脆我们把他锁在村外那个不要的窝棚里,明儿就说他自己跑了。”
老大想了一会儿,点了头。于是四个孩子将苗苗扛起,向村外走去。村里人白天还要干农活,早早就睡下了,此时村里一道人影都没有。
要说被害者现在在想什么,他倒没有想什么,他只是恨。恨老王要把他捡回来,恨那个从未谋面的母亲把自己生下来,恨老王要送他去上学。这股怒气冲上脑门,又无法化作行动,于是就一点一点地流进眼睛,化成几股眼泪和几声抽噎发泄出来。
“大哥你看他哭了。”
“他哭他的,关我们什么事。”
突然一阵脚步声越来越近,接着是老三惊慌的声音:“你……干什么!”,然后扛着苗苗的力量一下子消失了,他摔在了地上。
后面的事苗苗记不太清了,可能是摔到了脑袋,神志不清醒。
他只记得有个人救了自己,连同四个孩子一起送回了老王家。老王听了那个人的叙述后,脸色沉了下来,后来据说四个孩子在后院的树上整整挂了一天。
苗苗的老师就是混子哥。
混子哥很喜欢这个一声不吭埋头学习的学生,经常带他去自己的卧室。混子哥的卧室里摆满了书。苗苗在那里听混子哥讲许多课本之外的东西。常常听得入迷,夜深了,就干脆留宿在混子哥家里。
苗苗有时候起来上厕所,会看见混子哥一个人在昏黄的小灯泡旁写着什么,看到苗苗,马上就盖好笔,把纸揉成一团,扔进垃圾桶里。
苗苗早晨起来从垃圾桶里翻出那张纸来,上面用工整的字迹写着:
莫莫:
见字如面,这可能会是我们最后一次通信了。尽管如此,我还是想最后再问一遍:“我们真的没有可能了吗?”
我在这里过得很好,虽然一开始我并不愿意来到这里,但当你真实到了这里,你心中的愤慨就会一扫而空。前几天我从四个孩子手里救了一个孩子,说来也巧,那孩子就是刚来的一个学生,他很喜欢看书,常常缠着我给他讲外面的世界。可是你知道吗?他是一个被捡回来的孩子,在家里时常被人欺负,在学校也很内向,但我看到,他每次听故事或者看书的时候,眼中都会发出光芒,我知道,那就是希望。或许,去哪里都无所谓,只要能让别人看见希望,我身为老师,也就满足了。
偏题了,我——
信到了这里戛然而止。
苗苗正在看信,混子哥来了。他悄无声息地走到苗苗身后,静静地看着他看信。等他看完后,混子哥一把拉着惊慌的苗苗坐下,望着天,指着天上的云,问:“那是什么?”
“是云。”
混子哥转过头来,双眼望着苗苗的眼睛:“苗苗,你知道吗,据说每一个人都有一朵属于自己的白云,它可能远在天边也可以近在眼前。你不知道它在哪里,但你只要看到它,你就会在刹那间明白,那是属于你的云。而我的云,还在路上。”
苗苗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。
后来,混子哥要走了,据说是到另一个地方去支教了。
被他教过的孩子送了他两里地,最后都被追上来的父母拖回去了。
而苗苗没有回去。
因为没有人来带他回去。
那年老王上山采药,摔到山谷里去了,尸体都没有找到。
走之前,苗苗对混子哥说,他找到了自己的云。混子哥笑了笑,没有多说什么。
那天晚上,村里的孩子跑去找苗苗玩,苗苗却不在。
最后被父母带回来的小孩说,苗苗是被混老师带走了,因为他看到,苗苗被混子哥牵着远去,渐渐被风沙遮住。
据说,每个人都有一朵白云,可能远在天边也可能近在眼前,你不知道它在哪里,但你只要看到它,你就会在刹那间明白,那是属于你的云。
苗苗说,他已经找到了自己的云。
第六届“芙蓉杯”全国文学大赛征稿
投稿邮箱:xingshiyuekan@163.com
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,拒绝一稿多投,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。
《品诗》公众号:readpoems520
所有的来稿,我们都会认真审阅,入选作品会择优在《品诗》公众号上发表,并有机会入选《芙蓉国文汇》一书。没有选中的稿件,我们也会及时回复,不要气馁,欢迎再次投稿。
征稿要求:
题材和体裁不限,一切以作品说话,发掘新人,鼓励创新。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,否则一概不予入选。
投稿格式:
邮件标题:第六届“芙蓉杯”全国文学大赛+姓名+作品名。邮件内附上作品、姓名、电话、通讯地址、邮箱、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。
诗歌5首以内,总行150以内,组诗100行以内(旧体诗词5首以内)。
散文2篇以内
微小说3000字以内
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
奖项评定:
小说、散文、诗歌奖分设一、二、三等奖,优秀奖若干名,另设人气奖10名。
复赛终评以阅读量,点赞数和赞赏为依据,所占比例为30%。作品质量为70%。
人气奖计算方式:
入围作品按照阅读量、点赞量、赞赏金,以2/2/6比例计算排名,大赛结束之后公布获奖名单。
出版作品集:
如需要出版作品集的作家,《芙蓉国文汇》编辑部进行策划出版,您可以将拟出版作品投稿到邮箱:xingshiyuekan@163.com,若您的作品达到出版要求,将与您取得联系,商议出版费用及相关事宜,出版体裁为散文,小说,诗歌作品集。出版题材不限,符合新闻出版法,文责自负。诗歌约二百首以内,文字约十五万字以内。我们负责封面设计、内页排版、校对、印刷等一条龙出版,全国免费发书。